淮南子本经训 这一造字方法叫做指事

运营 0 785

  谢邀请!谷雨是一个追怀仓颉的奉祀节谷雨是一个追怀仓颉的奉祀节

  “黄天动容飘谷雨,祭祀仓颉赐墨花。”《淮南子·本经训》记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之日,上天降下粟米为生民祝贺、鬼却因不能再愚弄民众而大哭,黄帝把这天定为“谷雨节”,赐仓颉为“仓(倉)”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谷雨拜仓颉”的盛典千年不绝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故乡陕西白水县,“谷雨拜仓颉”的盛典千年不绝。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根据中国民间谷雨祭仓颉的习俗,把每年4月20日(谷雨节)定为“中文语言日”。汉字是包括仓颉在内的仁人志士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学者编纂的《中华字海》已收录汉字85568个。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日月为“明”、止戈为“武”,熔铸在汉字里的东方思维方式“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积淀了中华文化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推动了世界文明历史的发展

  汉字博大精深, 古往今来都深刻地影响着周边国家甚至海外国家的文化,东传日本朝鲜、南传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使用中国简化汉字。汉字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各民族早期所创文字, 如巴比伦、古波斯等国创制之楔形文字, 早已废弃而改用拼音文字, 古代埃及圣书字亦早已废弃, 除少数专家可以破译外, 皆无人可识。唯我中华古国文字, 从商周甲骨文、金文, 至秦隶、汉隶、楷书, 一脉相续,源远流长, 走向世界, 实令炎黄子孙引为国家民族历史之荣光。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中国社会,从商朝开始才进入有信史的时代,之前的三皇五帝和夏朝,都是神话时代或者半人半神时代,仓颉生活在黄帝时期,自然也是一个半人半神的怪物。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后来,黄帝东征西讨,仓颉的部落被征服,纳入了华夏民族圈。 黄帝那个时代的部落首领,大都有一些特异功能,比如后羿擅长射箭、蚩尤擅长制造兵器和打仗,炎帝则擅长种植农作物,而今天讲的仓颉,最擅长的是写字。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创造了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从考古学角度看,中国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按照《史记》说法,仓颉距今5000年。可见仓颉到底是不是造字的始祖,恐怕很难说。

  唯一能和仓颉对得上的文化体,应该是浙江地区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距今5000年,擅长制造和使用玉器,玉器上面那些让人完全看不懂的符号,应该算是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了。

  所以,历史知事认为,仓颉有可能是良渚文化的部落首领,也许正是他把良渚文化的文字传到了中原,形成了最早的甲骨文。

  那么问题来了,仓颉造字成功后,为什么会有很多鬼在哪里哭泣呢?

  这要从两方面来看待:

  第一要了解,鬼哭意味着什么?

  常看鬼神小说的老铁,一定知道这句“宁闻鬼哭,不听鬼笑。”鬼的哭泣,代表着鬼的弱势地位。鬼在哪里哭,说明人类是占据优势地位的。

  第二要认识,淮南王刘安为什么要让鬼哭?

  仓颉造字鬼哭的事情,是淮南王刘安创作的。刘安以前,没有人说过仓颉造字让鬼哭。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是汉武帝的叔叔,一生中最大的创举是豆腐创始人;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可见,刘安是一个崇尚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刘安召集门客创作的《淮南子》,引起了汉武帝的忌讳,最终谋反兵败而死。

  所以,历史知识的最终结论就是,仓颉造字引起鬼哭,这是一个虚构故事。而鬼哭的情节,其实是表现仓颉造字给人类引起的巨大变化。当人类兴起,鬼神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地位和作用了。

  鬼神之说,始终都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17世纪开始,人类的科学技术大发展大进步,18世纪就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喊出了“上帝已死”的口号,到今天,相信鬼神说法的,在整个社会已经微乎其微。

  人类文明兴起,连上帝都要判死刑,何况是本来就不入流的鬼呢!

  鬼儿哭吧哭吧不是罪,因为以后连哭的机会都没了!

  其他网友观点

  仓颉造字时,惊天地 泣鬼神,只是一个带有神化色彩的传说。传说仓颉造字时,鬼神大哭,认为仓颉造字会泄露天机。过去人们都是结绳记事,这显然只能记一些简单的少数的事。这巳经不适合当时已进入人文社会的发展了,于是,黄帝便命令史官仓颉造字,基于当时的生产力不高,社会分工简单,人的思维意识刚接触到人文社会的一些简单概念,所以,那时根本就不可能有教人识字的学校,也就没有了教人识字的老师。根据当时的这种现状,仓颉首先创造了象形字。所谓象形字,就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定这个字的字形。例如山字,就是简单地画一个山的形状,人字,就是简单地画一个人正在劳作的形状,水字,就是简单地画出溪床河床中的水流动的形状,日字月字简单地画出太阳月亮的形状……诸如此类都是如此造字。

  这是一种聪明而繁琐的造字方法,聪明之处就在于,不用人教,人一看就知道这字代表了什么物体,就认识了这个字并且记住了这个字,并且能运用这个字,繁琐之处就在于这些字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简单的画,笔画繁多。尤其是一些不能用简单的笔画摹拟的物体,例如各种动物的名之类。我们所说的书画同源的说法,就是根据造象形字的情况而来的。不能摹拟形状的,就指出事情,例如上、下字,上字画一横线代表土地,再在土地上画一长出的植物苗,下字画一横线代表土地,在土地下画一植物的根,这一造字方法叫做指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光有象形字和指事字已经不够用了,后来,就出现了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造字法则。中国汉字的造字法则为六种: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显然,象形文字在中国汉字库里只占有极小的部分。除象形字外,其他五种字都难以以简单的一幅画的形式来表达,或许能以组合画的形式来表达,那种繁琐的程度和繁多的笔画就难以想象了,既使这样人们也未必能看懂理解运用了。为了减少繁多的笔画,在象形字之后,出现的五种字基本上都是以符号示人了。

  仓颉造汉字无疑是给汉人添加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徐悲鸿画的仓颉像就是四眼仓颉像。

  随着时光的进递,时代的发展,汉字都是朝着笔画简化的目标发展,从甲骨文到大篆、小蒃、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体态演变来看,一种字体比一种字体笔画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汉字笔画进行了简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汉字笔画还应该进一步简化,以适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旧貎换新颜,昔日的古人留长辫子,今曰的现代人,留各式各样的短发,因为现在有各种理发剪发烫发的工具。汉字也应该以简单的新穿新颜示世示人,因为现代人比仓颉造字的时代的人的接受理解能力不知要高多少偣。

  写书法作品无论是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都无可非议。

  登?书旧作一幅,书自撰呼吁进一步简化汉字笔画文章一篇。请头条友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