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评价 又比如红色小章鱼香肠

运营 0 968

  去看这部,或者其他翻拍版《深夜食堂》的人,大多应该都看过日版的,或者至少稍微了解过。

  个人因为是日版《深夜食堂》的粉丝,后来韩国,中国翻拍的电视剧都看了,这部也是。细节上虽然有很多能评论,可是还是想就基本概念上来讨论。

  看了这么多部,感想还是三个字,不合适。

  ------ 其一,食物 ---------

  《深夜食堂》说的并不是‘我有食物和啤酒,你有故事吗?’,而是食物和人生的交汇。

  拿原版日版来说,那是一间深港里的传统式小店。食物并不是华丽的,做法复杂的食物,都是一些日本很普通的小吃。

  镜头虽然会有做食物的片段可是不会多也不复杂,可是让人看了非常有食欲。

  比如猫饭,削柴鱼片然后放在饭上淋上一点酱油,看了却让人想试试看到底是什么滋味让那个有才华可是最后被病痛折磨的少女如此喜欢。。又比如红色小章鱼香肠,入锅煎的声音。。

  中华版的,从店的概念就有些不妥。门面带着些许日式的装潢,里面卖的却是中华的食物。从店面开始,观众就感受不到属于本土的气息,让人不自觉的想到原版,拿来比较。五花八门,工序繁多的食物还有广告都让食堂的气氛不到位。就连梁家辉演的大叔虽然个性更日版大叔更加接近可是一位中餐师傅,服装也是日式的感觉。中华的食物就是油,烟,火,气的感觉。那样的日式装潢小店根本不适合中华的食物。

  ----- 其次,人物 -----

  日版里的人物都是借由食物和一环一环的故事展现出她们的个性的。大叔沉默寡言但是他从头到尾沉默的聆听客人的故事,然后在某个时刻给客人端上食物,添上啤酒,让人觉得他本身就是温柔治愈的形象。店里的常客们也一样。普通的上班族,黑帮老大和小跟班,脱/衣舞娘,深夜不愿意回家的大叔等等等。没有刻意叙述解释她们的个性,观众却能在大大小小的故事里看见。彼此都有着自己的人生难题,看似不堪看似平凡,却都在某个时刻能让观众体会到她们也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翻拍的不论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就是把原版的人物故事取其中几个然后拼凑上其他自己创造的故事。而且在搬运的过程里自行添加或删减,原版的人物故事所要营造带出的设定都被模糊了。然后创造的故事也仿佛没有抓到精髓。原版的人物故事其实并不特别,也不突出。那些都是发生在那个年代的,属于日本的,寻常百姓的故事。就是因为平凡的故事,观众才能产生共鸣,然后当戏里的客人得到治愈时,感同身受的观众也仿佛得到了治愈。然而翻拍的无论电视剧还是这部电影硬行拼凑起来的故事没有完整性,看过原版的唾弃,没看过的不明所以。

  所以个人认为,《深夜食堂》不论怎么翻拍,翻拍多少次,都不合适。

  因为从基本概念和文化上就不合适。

  倒不如自己创作一个完全属于本地的故事,好好的思考,如何把食物跟人生结合叙述,然后治愈他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