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业故事 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

运营 0 825

  深圳创业故事(深圳七个创业者的故事)

  故事一

  做世界上最薄的柔性屏幕,就像在豆腐上盖楼。

  2014年8月,刘自鸿创办的玉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柔科技”)发布了全球最薄的柔性显示屏,厚度为0.01mm..

  2016年4月底, *** 总书记在皖调研期间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座谈会。刘自鸿作为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向总书记汇报了玉柔科技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进展。刘自鸿说,国家如此支持年轻一代的创新和创业,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这是年轻一代对国家的历史责任。

  谈及为什么会想到做柔性显示屏?刘自鸿回忆说,2006年他刚刚拿到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博士学位,他躺在校园的草坪上,想着“接下来会改变人们生活的是什么?”

  如果人们通过视觉获取70%以上的信息,那么笨重的显示屏和人们对便携性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没有可能做出可以随意弯曲的柔性显示器?

  刘自鸿说,比如屏幕可以卷曲,那么手机就可以变成pad,pad可以和PC合并成一个东西,不仅影响硬件,在汽车、运动服、智能家居等中控台放置贴膜也会带来新的可能性

  2015年7月,玉柔科技在深圳龙岗生产基地宣布,其全球首款超薄高清柔性显示模组和柔性触摸屏量产,设计月产能100万片。不久前,玉柔科技获得11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告诉刘自鸿的《中国经济周刊》,这项技术最初是由玉柔科技公司发明的。它没有走三星等公司的路线,而是采用了自己的背板技术、柔性基板和电路设计,使卷曲半径更小,生产工艺更简单。

  “如果传统的显示器是在玻璃上 *** 的,就像在混凝土上建造一座大楼,那么玉柔科技所做的就是在薄薄的薄膜上建造一座高楼,就像在豆腐上建造一座大楼,我们成功了。”刘自鸿说。

  截至目前,玉柔科技已在全球申请或保留了300多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涉及材料、工艺、器件、电路和产品设计,涵盖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产品。

  故事2

  年轻团队制造世界上最细的内窥镜导丝

  与已经成为航母医疗设备企业的迈瑞不同,深圳中科微光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微光”)是一家非常年轻、不可忽视的新锐公司。

  中科微光董事长兼总经理Jolie今年33岁,是典型的高科技创业者。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朱莉前往HKU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一直致力于OCT(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并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首个商用内窥OCT成像系统。2011年获得深圳创业之星大赛初创组冠军。

  夺冠后,风投和合伙人来了。还有一年就要拿到博士学位的朱莉,面临着继续学业还是辍学创业的选择?

  朱莉选择了后者,深圳作为他的起点。他认为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最适合年轻人创业,也有浓厚的实验室技术商业化氛围。通过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深圳提供的土壤是更好的。

  “内窥镜可以有多薄?我们一直想挑战极限。”Jolie表示,中科微光于2013年研发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内窥OCT扫描仪,探头直径1mm2015年,制造出世界上最薄的直径为0.86mm的内窥镜,打破了美国公司0.92mm的纪录。预计2018年获得临床认证后就能真正走进医院。

  这么薄的内窥镜有什么用?“在光纤内窥镜技术出现之前,还没有对血管进行三维扫描的设备。”朱莉说,这种由微小光纤制成的丝状内窥镜可以深入人体血管,用一缕光洞照亮秋天,准确诊断血栓类型,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导致的死亡。

  比如心脏支架手术的普及和应用,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受益匪浅。但目前国内仍在广泛使用第三代金属药物洗脱支架。一旦金属支架被植入,它将伴随病人一生。此外,由于机体对外来金属的排斥,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危及患者生命。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冠状动脉支架不需要在体内安装一辈子。在冠状动脉介入6个月后,支架已经完成了使命,可以“退休”让血管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可降解支架将是下一代心脏支架手术的选择。然而,由于可降解支架的非金属特性,医生无法使用常规医疗仪器对其进行监测。这时候Jolie团队研发的高速3D内窥OCT成像系统就派上用场了。借助显微光学探头等技术,对于心脏支架手术和易损板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代表了内窥镜OCT的更高技术水平。

  如今,朱莉不再是那个为筹集资金发愁的创业新人了。对于投资人来说,他更倾向于选择了解医疗行业,有全行业布局的战略投资人。

  “内窥镜OCT成像设备今天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10年后它很可能成为医院微创手术中医生常用的高科技设备。中科微光正在做的是将光纤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在更小的范围内为医生打开一扇窗。”朱莉说。

  故事三

  25年打造航母医疗装备企业

  1991年,深圳迈瑞生物医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在深圳成立。谈及当年为何选择在深圳创业,迈瑞董事长李希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深圳的产业链最适合高科技发展。30年前,深圳有一批加工企业,包括电路板、电镀、模具等。,所有这些都非常国际化,质量管理非常到位。再加上当时几位创始人都在深圳工作,自然选择在深圳创业。

  “广东人的文化就是挣大钱小钱。晚上,他们要喝一碗粥,上街。他会为你做任何小生意。”李希庭说,“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真正能在深圳创业,为深圳做贡献的都是外地人。这里没有人会觉得被歧视。”

  迈瑞自成立以来,每年将年销售额的10%投入R&D,坚持独立R&D,掌握核心技术。每年推出10款以上的新品,每款新品平均使用至少10项专利技术。截至2015年1月,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700件,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367件,其中近15%为在美国注册的发明专利。目前,迈瑞的R&D中心分布在美国西雅图、美国新泽西、中国深圳、中国北京、中国南京、中国Xi、中国成都等地。

  随着迈瑞R&D实力和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迈瑞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

  2014年,迈瑞销售额达81.9亿元人民币,2008年至201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4%。2015年,在美股上市近10年的迈瑞开启私有化进程。截至2016年3月,迈瑞宣布完成价值33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

  如今,迈瑞的产品涵盖生命信息和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成像。中国之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黑白彩超、台式彩超、便携式彩超均出自迈瑞。迈瑞超声波系统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迈瑞还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超声技术,并将其应用扩展到麻醉科、急诊科和体育领域。每年为全球数千名医生提供超声技能培训。

  谈到未来,迈瑞公司总裁程表示,要想在中国真正实现医疗设备的国际化,最终必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美欧早已提前利用专利做了严密的布局。比如美国有个彩超专利“10斤以下不能做彩超产品”。如果你做了,你就要付给他专利费。

  “这还是别人十几年前的想象。”何澄说,“最终,如果你想制造这种产品,你只能通过资本的力量和并购的手段来购买专利。不然绕不过去,要么只能放弃,要么等他的专利20年后到期,20年后再开发。”

  “所以, *** 还是要打造大型航母企业出海,培养国际竞争力,让中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李希庭说。

  故事四

  供应链技术的知识应该超越物流和进出口阶段。

  在深圳创业的企业家都提到过这里电子产业链发达的特点。由于深圳的产业和外贸优势,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都在这里。

  2016年5月,深圳联合利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利丰”)获得赛富投资基金3亿元战略投资和江苏银行20亿元战略授信。2015年,联合利丰的业务同比增长率达到100%,2015年的业务量超过100亿元。

  联合利丰董事长黄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利丰从深圳起步,得益于深圳供应链行业的高度市场化。消费电子等行业因为市场竞争,对供应链有刚性需求。简单来说,就是要快,要轻。联合利丰为这些企业的客户实现了最快的通关速度。

  黄表示,面对供应链行业的激烈竞争,不仅要严格控制成本和交货时间,未来还要建设信息化的云系统,帮助企业降低管理和营销成本。“如果对供应链技术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物流、进出口等阶段,认为供应链技术已经是一片红海,这是很深的误解。”黄对说:

  2016年5月,联合利丰成立联合利丰供应链技术研究院,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供应链平台的价值。

  故事五

  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和 *** 的难题。深圳市润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泰”)成立于2009年,自成立以来就将客户定位于中小企业。润泰2015年营业收入为82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120亿元。

  链是润泰独立运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我们的目标优优资源网是专注于服务中小企业。”润泰CEO、友联创始人高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80%左右是中小企业, *** 是这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供应链公司,你可以看到每个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一个庞大的供应金融 *** 数据库展现在优链面前。”高伟表示,“因此,优链评估企业不采用银行固定资产、注册资本的传统 *** ,而是希望通过企业和行业的大数据和供应链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优链平台自上线以来,已服务3300多家中小企业,月交易服务过亿元。优链的目标是为中国数百万中小微企业提供跨境B2B交易服务,最终打造成为千亿规模的交易服务平台。”高伟说。

  故事六

  打造生活大数据平台

  与创业新兵不同的是,碳云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军依然选择了深圳作为他再次创业的起点。

  2015年,华大基因管理合伙人王军离职,创办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云智能”)。除了代表生命的碳,公司名称中还加入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概念。

  这家刚刚成立半年的公司,今年4月完成了10亿元的A轮融资,7月又拿到了3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目前这家公司的投后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

  碳智能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王军用一个例子说明,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前的一个Y染色体男人,所有的女人都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的一个女人。人类有共同的祖先,这是一个普遍的认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准确的时间和确定的数字,就有点不可思议了。王军对此的解释是,这说明之一,生活本身是可以数字化的;第二,生命本身可以人工智能;第三,生活本身可以 *** 化。

  王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碳云智能的目标是搭建大数据平台。之一步是获取数据。碳云智能的数据来源一部分是靠我们自己的技术能力获得的。团队的核心技术包括基因数据、微生物数据(肠道、口腔、皮肤等。)、蛋白质和代谢数据(尿液、汗液、血液等)。),等等。另一部分由合作伙伴获得,包括科研院所、药厂、体检中心、医院、诊断公司、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从合作伙伴处获得的数据包括临床和体检数据、环境数据、运动数据、饮食数据等。第二件事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第三件事是将数据商业化,帮助人们做健康管理,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服务等。,比如皮肤美容。用户可以通过碳云智能的线下系统进行皮肤测试,然后碳云智能会基于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或O2O服务。

  目前碳云智能正在做一个“数字化生命长寿优优资源网”的项目,可以判断人类的衰老情况,也许你的基因可以给你未来更好的抗衰老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