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岳之孙唐元恺,号虞门,居赣州,道光乙未恩科举人甲辰科大挑二等,选授南康府都昌县教谕。唐之岳曾孙唐寅亮,字沐宸,号训迪,居南丰县三溪乡黄连山,同治甲子科举人大挑一等,任四川乐至县知县,莅任有循声奉政大夫。
拍摄于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
附文:解读司马第
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在中国沿用的历史悠久。第是“宅邸”。说明本屋主人曾经担任过“州司马”一类的官职。大致上说,州司马是旧时州府内一个文职官员,一个“富有文官”的宅第。据《周官》载:“大司马之职,掌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周代大司马位高权显,直接掌管军事大权;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西汉时期,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南北朝或置或不置,陈朝为赠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发展到明清,大司马作为兵部尚书之别称,司马成为州同、同知、左堂的别称。按《清史稿·职官表》云:州同分掌粮务、水利、防海诸职,从六品。因司马之职长期沿用,故民间有“司马者,非荣即贵”的说法。有些曾任过同知之职的官员,往往在宅第前署“司马第”光耀门楣。